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造屋筆記--民一百三月十一:house 2.0 完成度15%

on Friday, March 11, 2011 at 2:25pm

相片+解說在此
http://wbson.pixnet.net/album/set/14491232

其實大概一兩個星期之前進度就一直懸在那裡,因為我覺得再不把零件分類的事情解決
我就永遠只能蓋雜色的房屋然後被人家說眼睛看得很花看不出房屋的結構
(所以可以用雜色當成是偽裝?)

這次會照相是因為零件快要分好了然後新的太魯(tile,就是表面平滑的零件)也買回來了,可以開始繼續蓋,但是因為打算把迴旋梯跟大陽台整個打掉重建,所以照相留個念。

最近HSL旁邊在蓋房子,越看越有趣味,每天看一下真得很像是積木。其實有一種樂高開箱文,除了照步驟蓋的過程拍照之外,還會真的讓樂高人偶拿那些零件,加上旁邊擺上一些類似鷹架的東西,營造出一種好像真的是樂高人偶在工地裡面把一台飛機或者是一台車子建造起來的感覺!但是自己設計的創作如果要這樣做的話,似乎太費工夫了,有(玩樂高的)時間應該要花在真的對建造有幫助(例如買分類盒來分類)或是可以激發創意(看建築書)的事情上面,至於照相我就不太在意~可能等我造出一棟超漂亮的房屋卻照不出它的美之後,我才會開始研究怎麼照比較好看這件事情。

house 2.0完成度15%其實是個不準確的估計值,一方面需要打掉重蓋的要怎麼計算?另一方面完成度也有好多種算法,可以算體積算重量算面積算零件數算施工時間,如果用樂高線上遊戲的設定的話,算消耗掉多少"imagination point",這是一種比較類似心理層次的計量,例如說第一次遇到那種半格的問題的時候,要花很多時間去克服;但是現在我已經知道這個現象了,之後再遇到100次,可能就變成重複的事情了,那第一面牆完成之後,以creativity來看已經算完成90%了。另外,零件分類的時間跟心力要不要算進去?不算,因為那不是跟建造直接相關的,然後也沒有什麼創意?但是如果(1)分類也需要動很多腦筋,甚至買盒子的時候就開始想了 (2)如果沒有分類,有些設計根本想不出來,很多時後腦子裡面要先稍微知道手頭有哪些零件可以用才可以構思 (3)分類了才知道自己手頭哪種零件有多少。例如說我在這些已經做好的部分已經用去了我大部分的窗戶零件,但是在分類前我還以為我有更多。

最後.....在我上傳完相簿之後才發現,很多黃色的地方照出來的顏色都怪怪的,因為我的樂高工作空間主要的光源是我的月亮燈,是淺黃色的光線.......看來我應該要來注意一下拍照的地方的光線了~

  • 我喜歡白藍黃的陽台景!這個屋子有許多像是機械組還有的​零件,老實說我想到霍爾的移動城堡還是那個什麼夢工廠拍​的有一棟會動的房子,只是我幻想的向摩天輪那樣外掛的空​間,還有一個門口,按鈕按到浴室,浴室就轉上來,人就進​去洗澡,出門後再按臥室,臥室又旋轉上,不曉得能不能蓋​出這樣的房子...車子也可以停在某個空間哩,旋上樓又​懸下樓的,會比較省空間嗎?
    • March 12 at 4:15am · 
    • 那樣需要多出一些旋轉用的機械所需要的空間,但是那就像​地下停車場的原理一樣,停車所需要的空間其實並沒有減少​,只是把空間所在的"位置"轉換到一些原本難以利用的地​方。下次等我沒有idea的時候就來試蓋看看你說的這種
      March 12 at 10:14am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