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米國的廣播版大話腥聞

on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at 2:09pm

昨天開車去SAMSI的路上,平常預設的六個電台
聽來聽去都有點乏味,就亂轉了一下,轉到一個談話台

早上大概只聽了10分鐘,還聽不出來他是在說什麼,
大意好像就是美國被一陰謀集團把持,但是主持人
即將要把它們揭露出來,所以主持人如果發生"意外",
那絕對是該集團所為
(請參照八卦版關於儀神的老闆請自己的司機在儀神上下班)
(ps. 那種預告的口氣,很像滑幻佛舞)

下午開回家就一路聽,晚上去打球回去跟回來的路上也是
剛開始聽的時候,主持人正結束一通打來罵他的電話。

然後繼續炒一件事情,就是南加州海岸發現巨大的火箭雲,
看起來是往西邊飛,然後貌似從海基(船艦或是潛艇)上發射的
主持人痛批政府封鎖消息,然後一堆民眾calling進來說
根據自己或是他爺爺以前(二戰越戰韓戰... whatever)
的經驗,這一定是個很大的飛彈,然後這麼大的飛彈要發射,
一定要有很高層級的人授權,如此云云

然後也有人開始臆測說是因為亞洲的關係,說是要向中國或俄國
展示"美國軍力",以支持美國的六千億印鈔票政策。
主持人的基調,除了幹譙政府之外,還有幫前總統布希打新書廣告。

今天中午出去吃飯開車時繼續聽,今天聽到的火力似乎比昨天還要猛,
罵加州,罵琳賽蘿涵(多次進出勒戒所還戒不掉),罵全球暖化是個騙局,
罵"很努力成為他自己不喜歡的國家的總統的那個人"(應該是講歐巴馬)
罵那些只想拿失業津貼不想工作的人,罵大報紙,罵NIH......
然後最扯的事情是昨天的飛彈也能扯跟全球暖化扯上關係。

我想明天我會換個電台開始聽了,這些近乎仇恨的言論即使用英文、
在一個我沒有公民權的國家裡面放送,連我聽了都覺得不舒服。

可是讓我思索的是:
1. 某些人認為的"仇恨言論",可能在某些人心目中是"真相",
就算要對仇恨言論下定義,想表達的人還是可以用各種明示暗示的方法,
畢竟(廣義的)"語言"的力量太大,形式太豐富。但是語言只是一種工具,
是人們的心中有仇恨,才會有仇恨言論。當然我不會很傻很天真地下
結論"讓這個世界少點仇恨吧"。我只能說對個人而言,過度的仇恨
(或者過度的喜愛)都容易使人受到蒙蔽做出一些極端的行為。

2. 其實這個主持人說的某些話,部分的我竟然還蠻認同的,
例如他說很多美國人希望不勞而獲,這個邏輯基本上我是同意的。
可是主持人用這個邏輯推導出來的結論,例如說不應該失業救濟,
難道就是正確的嗎?故意不工作而領救濟如果是種不勞而獲,
那把企業外包節省成本,造成結構性失業,而公司本身卻不用負責任,
難道不也是一種不勞(失業問題丟給社會)而獲(成本下降產生的收益)?

3. (情緒上的感想) 美國終究不是我的家,當然這樣不代表我
不需要對自己所住的環境跟社會負應負的責任,只是覺得如果
自己得要在美國待著的話,得要找一個"洞窟",或許對某些人來講,
大學城就是一個洞窟,又或許對某些人來講,大城市才是一個洞窟。
但是如果幾年或幾十年後,"學成歸國"或者是"衣錦榮歸",回到家鄉
以後赫然發現自己也成了個外人,家鄉只不過又是另一個洞窟、
一個比較大比較舒服的洞窟,那得要去哪裡找真正的故鄉呢?
(也許只有時光機能夠做得到吧)

    •  我想我聽到的是這個
      Todd Schnitt
      有興趣者自己孤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